•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庄子为什么被称为“南华真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时间:2023-08-20 08:35:02

    熟悉道教的小伙伴都知道,道教将先秦道家学派的四位宗师尊为“四大真人”,即:

    南华真人(庄子)、通玄真人(文子)、冲虚真人(列子)、洞灵真人(庚桑子或亢仓子)。

    相应地,他们的著作也被称为“真经”——

    《庄子》称《南华真经》、《文子》称《通玄真经》、《列子》称《冲虚真经》、《庚桑子》(《亢仓子》)称《洞灵真经》。

    四大天师

    一般认为,“四大真人”的名号始于唐代,为唐玄宗所封

    据《旧唐书·玄宗本纪》载:

    “(天宝元年)二月丁亥,上加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二月丙申,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唐会要》,对此记载得更为详细:

    “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奏闻。


    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臣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随号称从之”。

    庄子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四大真人”中,庄子是比较特别的

    首先,除了庄子,其他三位的名号都是唐玄宗所封;只有庄子是“追赠”,说明庄子号“南华”早已有之

    一些学者认为,庄子及其著作早在南朝时就已有“南华”之称,唐玄宗只是依旧号而封庄子及其著作为“南华真人”和《南华真经》。

    其次,从称号来看,“通玄”、“冲虚”、“洞虚”(“洞灵”),是比较典型、成熟的道教命名方式,明显与“南华”有所区别。

    《南华真经》

    那么,庄子被称为“南华”,是怎么来的呢?

    传统上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认为庄子号“南华”,是因为庄子曾经在曹州南华山隐居过

    如明代《嘉靖山东通志》卷三十四说:“(庄子)隐于曹州之南华山,因名其经曰《南华》”。

    明末凌濛初编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田舍翁时时经理 牧童儿夜夜尊荣》中也说:

    “春秋时鲁国曹州有座南华山,是宋国商丘小蒙城庄子休流寓来此隐居著书,得道成仙之处。后人称庄子为‘南华老仙’,所著书就名为《南华经》,皆因此起。”

    然而,这种说法在明代以前却很少见。之前众多典籍中记载的是:庄子曾经隐居在抱犊山,而非南华山

    如南朝梁陶弘景《真诰》卷一四说:“庄子师长桑公子,授其微言,谓之《庄子》也,隐于抱犊山”。后世也多采用这种说法。

    “庄子隐于南华山”的说法可能是明人杜撰的。

    庄周梦蝶

    另一种说法出自北宋高道陈景元的《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庄子)师事长桑公子,受其微旨,著书十万余言,目之曰《南华论》……南华者,义取离明英华,发挥道妙也”。

    也就是说,“南华”是庄子自己取的号,意思是“离明英华”

    按《周易》,离卦居南方,“离,丽也,明也,于象为火”,所以奇幻小说中有“南明离火”之说。

    陈景元将“南”解为“离明”,“华”解为“英华”,认为庄子自号“南华”,是取“离明英华”之义,意在“发挥道妙”。

    然而,这种说法多少有些牵强,更像是后人对庄子“南华”之称的解释,即先有“南华”之称,后才有“离明英华”之说。

    《周易》离卦

    其实,对于庄子“南华”之号,南宋高道褚伯秀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中曾说:

    “窃详‘南华’之号,其来久矣。似是上天职任所司,犹东华、南极之类,不可以人间义理臆度。故诸解无闻焉。

    在褚伯秀看来,庄子“南华”之号来源久远,可能是天上仙人的官名,如东华帝君、南极仙翁之类,不能以人间的义理去解释。

    这当然是道门中人的说法。不过,“故诸解无闻焉”却说明,至少到南宋,“南华”究竟为何意,已经不得而知了

    庄子像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