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红光村:从"穷山沟"到"金窝窝"小山村的逆袭之路
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侯兴华 辛恒卫 成思远 文/图)春日的秦岭深处,阳光穿透薄雾洒向蜿蜒的山路。在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红光村,53岁的回族村民王明亮站在自家小楼前,望着脚下平整的水泥路和远处成群的牛羊,脸上洋溢着笑容。谁能想到,这座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二十年前还是个"吃水靠挑、出行靠走"的贫困村?

破壁重生:一条路撬动千年困局,红光村的蜕变,始于脚下那条蜿蜒的公路。"1995年以前,村里人去镇上赶集,得背着背篓翻两座山,来回得走六七个小时。"村支书马云学至今记得,当时最怕下雨天——土路泥泞难行,娃娃上学要大人背着走,老人生病只能硬扛。更难熬的是吃水问题,村民们要走一公里山路到山沟里挑水,干旱季节甚至要半夜排队等水。1995年在政府帮扶下,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用锄头铁锹硬生生凿出一条通往外界的土路。"虽然只是条窄窄的泥巴路,但村里第一次响起了拖拉机的轰鸣声。“王明亮回忆道。此后二十年,特别是国家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后,这条路不断硬化升级,2018年通组入户,2022年投资65万元的产业路修到家门口,彻底打通致富"最后一公里”。
如今的红光村,柏油马路串联起家家户户,太阳能路灯照亮夜路,4G信号塔矗立山头。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引入自来水工程,在北阳山上找到多处水源,建成10个蓄水池,让村民彻底告别肩挑背扛的历史。

产业突围:从"靠山吃山"到"点石成金"路通了,水来了,红光人开始琢磨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烤烟种植:党员带头闯新路。2018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党员王东、马洪林率先试种烤烟300亩。"当时很多人质疑,祖祖辈辈种洋芋、玉米,这洋玩意儿能成吗?"王东回忆,第一年烤烟丰收,亩产收益突破4000元,比种粮食高出好几倍。眼见为实,次年全村种植面积扩大到400亩,带动户均增收万元以上。2023年,县里投入52万元扶持资金,红光村顺势建成标准化烤烟基地,当年产值达130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
畜牧养殖:草原牧歌奏响致富曲。北阳山万亩天然草场,为红光村打开"牛羊致富门"。村集体整合扶贫资金,建起55座标准化圈舍,引进利木赞、西门塔尔等优质肉牛品种。"现在养牛有补贴,销路也不愁。"养殖大户马正明算了一笔账:自家养的6头牛每年能卖10多万元,加上40亩烤烟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目前,全村牛存栏1200多头,羊1800多只,261户村民靠养殖脱贫致富。

中药材种植:深山藏宝掘"药财"。依托秦岭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红光村发展苍术、天麻等特色种植800余亩。"别小看这些’土疙瘩’,烘干后都是宝贝。"药材基地负责人张大姐介绍,每年中药材销售收入突破50万元,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挖。
劳务品牌:清真美食香飘全国。"安业清真"四个字,如今成了西安餐饮界的金字招牌。红光村瞄准清真餐饮市场,组织村民外出创业,仅在西安市就开出136家民族特色餐馆,带动580余人就业。村民马俊创办的"伊兰妹子"牛肉拉面馆,日均营业额超万元,还通过电商直播把家乡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文明花开:看得见的山,记得住的乡愁,物质富裕的同时,红光村也在悄然改变着乡村的精神面貌。
环境治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过去,垃圾随手扔、柴草满街堆曾是常态。如今,"环境卫生红黑榜"每月公示,"门前五包"责任落实到户,志愿服务队定期巡查。村民杨洪青感慨:“现在连小孩都知道垃圾分类,路上连片纸屑都难找。”

文化振兴:古老村落焕新生。每逢周五晚,文化广场便热闹非凡。妇女们跳起欢快的回族舞蹈,小伙子们组建起篮球队,农家书屋里传出琅琅读书声,孩子们的欢笑在山谷间回荡。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合力。"村子要发展,关键在支部。"马云学介绍,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制定《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纳入考核。如今,"争当文明户、争做带头人"蔚然成风,去年村党支部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站在海拔千米的山坡上眺望,红光村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农文旅融合:依托秦岭生态资源和回族文化,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露营基地、民俗体验馆;
数字乡村:搭建智慧农业平台,推广无人机植保、农产品溯源系统;

人才回流:建立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年轻人回乡发展电商、民宿……
从"穷山恶水"到"金山银山",从"空心村落"到"活力新城",红光村的蜕变印证着一个真理: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文明的觉醒、生态的重塑、人心的凝聚。在这个海拔千米的秦岭深处,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相关推荐
-
屏南寿山:“小微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屏南县寿山乡白凌村“村口的路啥时候能拓宽?今年过年回家,车又卡在弯道上进退两难。”2023年5月,一条语音消息打破了白凌村“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的平静。每逢年节,返乡车辆总是在仅容一车通行的山路上排起长龙,喇叭声、叹息声交织成游子归乡的“变奏曲”。“过去,总想着忍一忍,但看着老人小孩雨天蹚泥水,心里时间:2025-04-15 20:24:00
-
灵台:惠民新政精准发力 消费活力蓬勃迸发为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的号召,灵台县迅速行动,抢抓政策机遇,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让利、群众受益"的联动机制,扎实推进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见效。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不仅显著提升了群众的参与热情,更推动了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严控准入门槛,放大以旧换新政策乘数效时间:2025-04-15 16:52:00
-
优必选一年亏损近12亿,朱啸虎这下更有话说了作者 | 源媒汇 谢春生 当科技浪潮褪去,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在经历价值重估的阵痛。近日,“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3.05亿元,同比增长23.7%;毛利3.74亿元,同比增长12.4%。营收、毛利双增背后,优必选却仍在亏损,且亏损额高达11.6亿元。时间:2025-04-15 14:56:00
-
海外乡贤四十载捐资助教 南安这所小学有了新礼堂【来源:东南早报】近日,南安师范学校附属鹏峰小学内洋溢着喜悦的氛围,由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胞陈奕群捐资250多万元兴建的奕群礼堂正式揭牌。 泉州网4月15日讯 (融媒体记者林福龙 通讯员王丽清 文/图)近日,南安师范学校附属鹏峰小学内洋溢着喜悦的氛围,由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胞陈奕群捐资250多万元兴建的时间:2025-04-15 13:17:00
-
壶关农商银行:金融“活水”润三农,“羊”帆启航新征程山西新闻网长治频道讯春日的南皇村暖阳和煦,1500余只湖羊在标准化圈舍内悠闲踱步。这个晋东南地区规模领先的养殖基地,正见证着壶关农商银行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从艰难起步到如今上榜省级“生态农场”,壶关县绿色希望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蝶变,折射出普惠金融浇灌“三农”沃土的实践光芒。“我们时间:2025-04-15 12: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