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外媒:中国探索实现城市“零碳”新路径
    时间:2025-04-02 08:22:00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 据阿根廷《号角报》网站3月30日报道,在江苏省常州,近零碳场景创新中心如同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灯塔,昭示着未来城市如何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守护生态环境。

    该中心采用了从浮动太阳能板到自发电建筑等各种开创性技术,重新定义着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报道称,这座鲜活的实验室不仅展现着中国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路径,也为寻求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拉美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零碳”概念远不止是一个简单的生态标签。它代表着人们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会对经济、公共卫生和环境产生可量化的影响。

    在常州的近零碳场景创新中心,这一原则得到了全面应用,证明环境可持续与经济发展可并行不悖。但是,走向“零碳”到底意味着什么,为什么阿根廷等国家要关心这个问题?

    所谓“零碳”(或碳中和),是指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清除量之间的平衡。实现的方法包括减少排放,即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采用低碳技术。

    其他方法还包括投资能够实现碳捕捉或避免排放的项目,如恢复林地或发展可再生能源。

    报道称,应用这些“零碳”技术将带来长远经济效益。例如,采用可再生能源(如绿色氢能或太阳能)的企业可减少对价格不稳定的化石燃料的依赖。

    在近零碳场景创新中心运行的氢能巴士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中国是全球最大氢气生产国。

    在中国首都北京,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种创新带来积极影响的实例,在采用电动巴士和清洁能源后,北京的污染减少了40%。

    报道称,零碳创新还能改善公共卫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空气污染每年导致700万人过早死亡,减少排放意味着减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

    “零碳”基础设施(如水循环建筑)能更好抵御某些气候现象和事件,如干旱或洪水。缺水会影响水力发电和供电。作为解决方案,在建筑物中安装水循环系统,可将中水再利用于灌溉或卫生清洁。

    太阳能或风能不像火力发电厂或水力发电厂那样依赖水资源。

    常州的近零碳场景创新中心自己发电,每年可节省大量电费,也就是说,该中心的建筑可以自给自足。

    该中心的建造还采用了低碳材料:粉煤灰(煤炭废料)混凝土和再生钢材将建筑碳足迹减少了60%。此外,这里的建筑还拥有绿化屋顶,可提高隔热性能并吸收二氧化碳。

    该中心使用完全清洁的能源,这要归功于创新的技术组合——浮动太阳能板,它安装在水体表面,在不占有用土地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量,还有专为城市环境设计的微型风力涡轮机,可利用最轻微的风发电。(编译/苏佳维)

    相关推荐
    • 登顶!黄雨婷位列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世界第一
      日前,国际射联更新世界排名,中国射击选手黄雨婷以6136分登顶,位列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世界第一。黄雨婷于2006年生,2024年获得巴黎奥运会混合团体10米气步枪冠军、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亚军。
      时间:2025-04-05 08:44:00
    • 一季度A股新股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同比提升20%
      一季度,A股新股市场稳定发展,新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同比提升。德勤中国研究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共有27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达163亿元。其中,深交所有15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为88亿元,在三个证券交易所中位居首位。从新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上看,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达70%,同比提升20%
      时间:2025-04-05 07:35:00
    • 钟声: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不是出路
      钟声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征收更高关税。这一不知所云的所谓“对等关税”,是赤裸裸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立即引发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强烈反对,认为此举不仅将反噬美国经济,更将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和全
      时间:2025-04-05 07:30:00
    • 中国舞蹈家协会2人被查!包括协会主席冯双白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安徽省马鞍山市监委监察调查。据同日通报,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宣传部
      时间:2025-04-04 22:05:00
    • 多名顶尖科学家回中国任职
      据参考消息援引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媒体近期接连曝光多名顶尖科学家回到中国任职的消息,使得华人科学家“海归潮”再受关注。据统计,去年以来至少有17名顶尖科学家从海外回到中国,他们多数来自数学和物理学领域。报道称,这些“海归”学者加入的机构,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传统顶
      时间:2025-04-04 19:23: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