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并购一季度观察:37起重大资产重组, “双创”板块占比翻倍
2025年,并购重组市场依旧火热。年初至3月31日,已有37家A股公司(含子公司)作为竞买方首次披露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相比去年同期的12家增长了208.33%。随着“并购六条”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制度创新红利持续转化为市场动能,多个行业标杆性交易案例不断刷新市场预期。
Wind数据显示,以首次披露日统计,去年9月24日至今年3月31日,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首次披露的并购重组事件共794起,其中重大资产重组82起;仅在2024年10月便有17家公司公告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环比增长113%,“并购六条”瞬间点燃市场热情。
民营企业占比高 支付手段更多元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获悉,年初至3月31日,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披露的并购重组事件共274起,其中重大资产重组37起。这37家宣告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有22家,占比约60%,是并购重组的主力军。值得一提的是,“双创”板块活跃度显著提升,37家公司中,科创板上市公司有11家,占比达到29.73%;创业板上市公司有9家,占比达到24.32%。而在2024年初至9月24日期间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中,74.29%为主板公司,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合计仅占20%。
“并购六条”倡导支付工具多样化,促使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的支付手段更为多元。今年一季度披露的37起重大资产重组中,采取组合支付方式的公司有16家,占比达到43.24%;以现金为单一支付方式的有12家,占比32.43%。而在2024年初至9月24日之间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中,半数以上公司仅使用现金支付。此外,新相微(688593.SH)等多家上市公司的并购方案中还纳入了可转债支付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公司将收购目光聚焦于拟IPO企业,将其作为目标收购标的。国产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司概伦电子(688206.SH)3月27日公告称,其正筹划收购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锐成芯微”)控股权,后者主要从事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产品设计、授权等。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锐成芯微曾两次冲击IPO未果。2022年6月,锐成芯微的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但次年3月,该公司撤回上市申请;时隔不足半年,锐成芯微重启A股IPO,于2023年8月披露辅导备案报告,拟赴创业板上市。
“监管政策对资本市场并购的影响明显,IPO的暂停和鼓励均会对并购交易产生直接影响,跷跷板现象明显。”中泰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山东投行总部总经理阎鹏表示,“目前IPO收紧、实现难度大,因此相关企业通过并购实现间接上市,从而实现上市公司主要股东资产的证券化,以及财务的再分配等。”
半导体行业并购加速 部分重组计划“折戟”
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行业成为本轮并购浪潮的热门赛道。3月以来,北方华创(002371.SZ)、扬杰科技(300373.SZ)、新相微(688593.SH)、有研硅(688432.SH)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并购重组公告,涉及半导体产业链多个细分环节。
“从并购特征来看,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并购活动正逐步走向产业链垂直整合深化。企业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横向扩张以扩大市场份额,而是更加注重纵向并购,旨在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衔接与协同优化。”有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半导体行业当前因退出压力倒逼并购市场活跃。”
借“并购六条”的东风,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时面临的政策限制减少、市场活力增强,整体进程得以大步向前。经济导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首次披露的274起并购之中,37起已宣告并购完成,占比达到13.5%。
但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效率普遍提升的大背景下,仍有部分重组计划“折戟”。今年2月初,慈星股份(300307.SZ)宣告决定终止收购武汉敏声,原因是经多轮协商和谈判后,交易各方对本次交易的最终交易条件未能达成一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宗跨界并购,慈星股份主营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收购标的武汉敏声则是一家初创型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9年。
此外,3月18日,深圳数模混合芯片商英集芯(688209.SH)宣布放弃收购辉芒微;3月4日,汇顶科技(603160.SH)宣布终止收购云英谷。这两家上市公司终止收购的理由,均是因交易对价条款未达成一致。
拉长时间线来看,自去年9月24日并购新政颁布至今年3月31日之间的794起并购重组之中,15起已宣告重组失败,其中7起涉及重大资产重组。
“价格因素往往是并购推进的阻碍。通常情况下,若收购价格过低,创业者很难接受。”有投资机构人士分析,“并购本身存在一定失败率,这反映出上市公司在开展并购重组时变得更加谨慎、务实,同时,市场投资趋向理性。这无疑是个好现象,投资者盲目炒作的行为明显减少 。”
8只鲁股首次披露并购事项 大体量企业频频出手
山东方面,年初至3月31日,共有18家山东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披露并购重组相关公告,其中8家为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项。
3月30日晚间,盈康生命(300143.SZ)披露,拟以3.57亿元现金收购长沙珂信肿瘤医院有限公司51%股权。“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医疗服务领域的肿瘤特色,在增厚公司业绩的同时实现协同发展,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公司相关人士表示。
海信视像(600060.SH)3月31日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购买青岛海信通信有限公司持有的青岛海信信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价格为9165.02万元。海信视像称,收购后将满足公司及相关子公司激光膜片、激光屏幕等业务的厂房需求,此次收购亦有助于降低公司由于租赁厂房产生的关联交易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市场的并购热潮不止上市公司参与,体量较大的企业也凭借资金与战略眼光,积极收购上市公司,布局资本市场。
2月,海尔集团频频在资本市场出手,接连收购两家上市公司,分别为新时达(002527.SZ)和汽车之家(2518.HK)。2月16日晚间,新时达披露,其控股股东将由纪德法变更为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纪德法、刘丽萍、纪翌变更为海尔集团。2月20日晚,汽车之家公告称,海尔集团子公司CARTECH HOLDING COMPANY拟收购该公司2.01亿股股份,约占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41.91%,对价约为18亿美元。
公开资料显示,新时达的核心优势是基于算法和软件的控制技术,主要业务分为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汽车之家则是国内三大汽车行业垂直网站之一,于2004年筹建,2005年6月1日正式上线,并于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实现港股上市。
(大众新闻·经济导报记者 于婉凝)

相关推荐
-
一季度A股新股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同比提升20%一季度,A股新股市场稳定发展,新上市公司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同比提升。德勤中国研究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共有27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达163亿元。其中,深交所有15只新股上市,募集资金规模为88亿元,在三个证券交易所中位居首位。从新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上看,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达70%,同比提升20%时间:2025-04-05 07:35:00
-
隔夜要闻:美股连续重挫 中概普跌 原油大跳水 金价走低 巴菲特辟谣 特朗普敦促赶快降息 鲍威尔不为所动来源:环球市场播报欲览更多环球财经资讯,请移步7×24小时实时财经新闻市场美股连续重挫 道指狂泻逾2200点进入回调区 纳指陷入熊市4月4日美股成交额前20:美股科技股普跌,英伟达跌破100美元周五热门中概股悉数下跌 纳指金龙指数暴跌8.9%,阿里巴巴跌9.9%美油跌破62美元创三年多新低 特朗普关时间:2025-04-05 06:40:00
-
数以十亿美元IPO和并购交易24小时内纷纷按下暂停键 贸易战令市场惶然来源:环球市场播报随着特朗普的贸易战颠覆全球经济,数以十亿计美元的收购和首次公开募股(IPO)交易被搁置,今年原本就已举步维艰交易撮合市场雪上加霜。知情人士称,票务平台StubHub Holdings Inc.、数字支付公司Klarna Bank AB、广告科技集团MNTN Inc.和保险公司Ate时间:2025-04-05 04:10:00
-
公司热点|曼恩斯特致歉!业绩预告“变脸” 扣非净利由盈转亏4月3日晚间,深圳市曼恩斯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曼恩斯特,股票代码:301325)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并向投资者致歉。公告显示,修正前,曼恩斯特预计的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5000万元至70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盈利1000万元至3000万时间:2025-04-04 22:43:00
-
“一药双价”引危机,悦康药业业绩连降“紧箍咒”难解来源:子弹财经出品 | 子弹财经作者 | 孟祥娜编辑 | 胡芳洁美编 | 倩倩审核 | 颂文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悦康药业正面临种种挑战。3月中旬,悦康药业发布了2024年财报。近年来,悦康药业业绩已连续三年下滑。2024年年报显示,其营收降至37.81亿元,同比减少9.9%;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时间:2025-04-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