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常在《秘密关系》:以更直接的方式映照时代变迁

在当代中国网络文学的版图上,何常在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的作品既有类型化的叙事张力,又承载着对现实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从早期的《官神》到后来的《浩荡》,再到《奔涌》《三万里河东入海》《向上》等,何常在的创作经历了从官场、商战题材向更广泛社会议题的拓展。这一转向不仅仅是题材的更迭,更意味着网络文学正在向现实主义的深度迈进,以更直接的方式映照时代变迁、人性冲突及社会结构的隐秘运行。
近年来,中国作协积极推动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引导网络作家从宏观历史、社会变迁、个体成长等角度切入,打造既有阅读快感,又具备思想深度的文学作品。何常在推出的最新作品《秘密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它通过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资本与情感的纠葛,勾勒出一幅当代都市众生相,并在类型化叙事的框架内拓展了现实主义的深度。
都市谜团中的现实映照
《秘密关系》以简小群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逐步揭开了一张人际关系的复杂网络。他只是互联网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表面上是个平凡甚至有些倒霉的人。然而,小说的叙事并未让他止步于一个被动的角色,而是让他在一次次偶然事件中不断深入,最终成为一场连环死亡谜案的见证者乃至参与者。从前妻史笛与上司毕大邱相继死亡,到成为莫宜的司机,小说始终在构建一种“都市现实中的悬疑感”,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现实逻辑与社会映射。
这种叙事方式折射出当代都市人的一种困境——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实则被资本、权力、情感交错的现实裹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局中人。小说中的林天涯、杨涵琼、李宝春等人,无一不是被金钱、权力或者感情所驱使,他们的命运最终都被某种“隐秘关系”所决定。这种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正是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书写的关键。
网络文学在塑造现实感时,往往需要平衡戏剧性与真实性,而《秘密关系》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深入探索。它不仅仅是一个充满悬疑的都市故事,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当代职场的微妙生态、婚姻与情感的现实考量、资本运作对个体生活的深刻影响,皆在小说的叙述脉络中被剖析出来。
类型小说的现实主义转向
何常在的现实主义探索,并非简单地在网络小说中添加社会议题,而是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冲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调整。在传统网络文学中,读者习惯于“爽文”式的线性成长模式,即主角凭借能力或机缘突破层层阻碍,最终实现个人成功。然而,《秘密关系》在这一点上进行了创新——“爽感”不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外放,而是人物在现实困境中不断碰撞,展现个体的挣扎与策略性突围。
小说的推进方式更加强调“潜流式”的叙事张力,而非单纯的戏剧化冲突。例如,史笛死亡谜团的解构并不是依靠传统悬疑小说的快节奏反转,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与现实逻辑的铺陈,让“爱”成为案件背后的核心动机。这种叙事方式,使得《秘密关系》超越了传统都市小说的范畴,进入了对社会现实更具批判性的书写领域。
更重要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并未陷入“非黑即白”的刻板模式,而是让每个人都具备现实主义叙事的复杂性。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成功者”或“失败者”,每个角色的选择,都源于现实利益的诱惑与环境的复杂性。何常在通过这种叙事方式,让网络文学进入一种更具现实张力的文学表达。
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与全球传播
近年来,网络文学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从现实主义题材的兴起,到优秀网文的实体书出版、IP多元化传播及产业化输出,再到网络文学作品进入国家级文学奖项评选,网络文学正在持续提升影响力,向经典化、主流化、精品化迈进。
何常在的创作经历,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网络文学的这一进化路径。从早期的类型化叙事,到如今更强调现实感和社会观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展现了网络文学的可能性:网络文学不仅可以提供阅读快感,更可以成为观察社会现实、记录时代变迁的重要文学形式。
此外,网络文学的影响力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逐步迈向全球。近年来,网络文学出海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国网络小说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东南亚、欧美等地赢得广泛读者。《秘密关系》这样的现实主义网络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同时也让全球读者得以一窥中国都市生活的真实面貌。
未来,网络文学的现实主义转向不会停滞,而是会更加深入地结合社会变迁,拓展叙事的深度与广度,成为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当网络文学不再仅仅依赖快节奏与爽感,进一步融合现实题材和全球视野,它不仅能成为中国文学的有力组成部分,也能在世界文学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相关推荐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荀子礼法思想管窥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后期著名思想家,他生活在政局动荡、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的时代。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交融,为荀子礼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素材。他将“仁”“义”等理念视为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并深入思考社会秩序与治理问题,最终构建出独具特色的礼法思想体系,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更时间:2025-04-05 01:39:00
-
“代扫墓”何来“不敬”?清明临近,却无法回乡祭祖,怎么办?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一则“00后女生做职业扫墓人”的新闻引发热议。大学毕业生可可(化名)从事“别离规划师”工作,每天代客扫墓鞠躬上百次,月收入约四千元。部分网友对此颇有微词,认为扫墓应当亲力亲为,“代扫墓”是对逝者的不敬。 “亲力亲为”固然很好,“代祭扫时间:2025-04-02 14:49:00
-
【网络中国节·清明】“云”端寄相思,“Z世代”不烧纸照样传递祭祖深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往年,这句诗描绘的是人们在清明时节冒雨前往墓地祭扫,缅怀先人的景象。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扫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今年,清明 “云祭祀” 的热度居高不下,在“Z世代”眼里,“云”端寄相思,同样可以传递祭祖深情。2007 年,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量,民政部门首次时间:2025-04-01 19:15:00
-
欧洲在苦涩中走向反思新华社记者廖雷格陵兰岛的寒风向来刺骨,但今年更让岛民心寒的,是美国副总统专机的轰鸣声。从总统特朗普图谋“购岛”,到副总统万斯不请自来,美国对这片冰雪之地的觊觎已丝毫不加掩饰。布鲁塞尔的一些官员私下苦笑,这就如同“强盗先递名片再踹门”。然而,幽默背后是欧洲大陆难以下咽的苦涩——当美国将“关税大棒”与“时间:2025-04-01 07:26:00
-
新主席六个字评价国际奥委会与中国关系当地时间3月20日,在希腊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44次全会上,柯丝蒂·考文垂在投票首轮,以绝对优势胜出,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柯丝蒂·考文垂也由此成为首位女性国际奥委会主席,以及首位来自非洲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随后举行了胜选后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总台记者杨明交是现场唯一一位提问的中国记者,戳视频,看时间:2025-03-21 0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