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家电百科
  • 实时讯息
  • 常识
  •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睡眠日|“经常没睡好”可能是睡眠感知异常
    时间:2025-03-19 13:26:00

    今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睡眠健康,优先之选”。科学健康的睡眠不仅是身心健康的基石,也是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无论年龄、性别、地域或职业,优质睡眠都是人类共同的生命课题。据统计,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有7000万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但诊疗率不足20%,专家提醒,守护优质睡眠,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践行,要正视自己的问题,积极诊断治疗,重获优质睡眠。

    “主观性失眠”现象正变得愈发普遍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睡眠医学中心,45岁的张先生正在遭遇新型睡眠困境。坐在诊室里,西装革履也难掩眼底青黑,这位都市白领,每晚被“失眠恶魔”折磨得身心俱疲。

    “医生,这五年我经常睡不好。”他自称每晚仅能入眠2-3小时,甚至整晚无眠。智能手表的睡眠报告却显示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平均睡眠时长6.5小时,深度睡眠阶段完整。这种主观感受与客观数据的巨大鸿沟,让张先生陷入了自我怀疑的漩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接过这份矛盾的“证据”,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后,他为张先生安排了睡眠监测——多导睡眠监测(PSG)。当电极贴片记录下脑电波、眼动轨迹和肌肉张力的完整图谱时,真相终于浮出水面:张先生的睡眠结构完全符合正常标准,深度睡眠比例甚至优于同龄人。

    “这是典型的睡眠感知异常。”潘集阳指着监测报告上规律的睡眠波形解释,主观性失眠患者就像戴着有色眼镜观察自己的睡眠,大脑的认知系统出现了“信号失真”。这类特殊失眠亚型,往往源于对睡眠的过度关注——越是焦虑失眠,越会放大入睡时的细微感知;越是检查睡眠数据,越会强化“没睡好”的心理暗示。

    根据监测结果,潘集阳为张先生制定了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CBT-I)方案。通过睡眠限制疗法打破“赖床补偿”的恶性循环,用认知重构技术修正“必须睡够8小时”的错误信念,配合放松训练重置睡眠前的身心状态。六周后,当张先生再次查看睡眠报告时,那些曾经让他焦虑的数字,终于与真实的睡眠体验达成了和解。

    在睡眠医学领域,这种“主观性失眠”现象正变得愈发普遍。快节奏生活带来的慢性压力,信息过载引发的睡眠焦虑,以及智能设备对睡眠的过度量化,都在悄然重塑我们对睡眠的认知。潘集阳提醒,当出现睡眠感知异常时,及时寻求专业评估至关重要——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安眠药,而是一副校准睡眠认知的“思维眼镜”。

    走出诊室时,张先生特意摘下手表,他说现在终于明白:睡眠不是需要严密监控的敌人,而是需要温柔以待的伙伴。在这个被数据包围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学会给大脑放个假,让睡眠回归最原始的本能。

    当鼾声成为生命的警报,多学科作战拯救呼吸暂停

    52岁的东莞企业家徐先生平躺在特制床垫上,正在暨南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接受睡眠监测,脖颈缠绕的呼吸监测带如同生命警戒线,记录着每小时45次的窒息警报——这相当于整夜都在经历“人工窒息训练”。他的妻子形容那场景如同“被无形的手掐住喉咙”,这位中年人此前就在这样的“死亡暂停”中挣扎了两年。

    当徐先生辗转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210斤的体重将BMI推向37.2的危峰,腰围126厘米如同套着救生圈,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脂肪肝在体检报告上亮起刺目红灯。此外,他因白天嗜睡已酿成多起车祸。

    “这不是简单的打呼噜,而是全身器官的慢性窒息。”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减重专家杨景哥看着睡眠监测报告摇头。数据显示,患者最长呼吸暂停达47秒,血氧饱和度坠入55%的死亡谷,这相当于整夜都在进行“低氧血症马拉松”。更严峻的是,代谢综合征与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OSAHS)形成恶性循环,如同两个相互投喂的恶魔。

    面对这个复杂病例,杨景哥启动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睡眠医学中心首先上阵,用双水平呼吸机为患者筑起呼吸长城;呼吸科制定肺功能锻炼方案,如同给孱弱的肺泡安装健身器材;麻醉科构建围术期守护屏障,心内科则精准调控血压血脂。当各科室完成战前部署,减重手术成为破局的关键战役。

    在腹腔镜的精准导航下,袖状胃切除术通过三个钥匙孔大小的创口,将“食欲开关”调回正常模式。这不是简单的胃容量缩减,而是通过改变饥饿素分泌,让大脑重新学会感知饱足。术后徐先生惊喜地发现,曾经无底的食欲变得温和,食物摄入量自然减少三分之一,却不会产生饥饿感。

    三个月后,这次协同作战的战果令人震撼:徐先生体重锐减65斤,腰围缩减28厘米,呼吸暂停指数从每小时45次断崖式下降至13次。更神奇的是,随着脂肪代谢的改善,高血压和高血脂竟不药而愈。“现在开车时眼皮不再打架,夜里也不会突然惊醒。”徐先生抚摸着恢复平坦的腹部,仿佛触摸到重生的自己。

    据统计,我国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潘集阳指出,我国有7000万OSAHS患者潜伏在夜色中,但诊疗率不足20%。这些“夜行窒息者”往往以鼾声为伪装,实则经历着器官的低氧煎熬。杨景哥强调,对于BMI超过28的肥胖人群,OSAHS患病率飙升四成,减重手术不仅能重塑体型,更是对全身代谢系统的深度重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张小涛、张灿城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梁超仪

    相关推荐
    • 湖南一医院回应“健康管理科主任被举报”:已停职配合调查
      近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职工举报同科室领导引关注。被举报者为该医院健康管理科主任叶某某。举报者称,叶某某大额财产来源不明,违规安排亲戚余某某入职医院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今日发布情况通报:近日,针对网络平台反映我院健康管理科主任叶新萍有关问题,我院高度重视,医院纪委第一时间启动调查。
      时间:2025-04-11 17:19:00
    • 15日起呼吸道病原可上门检验,青岛市市立医院与京东健康正式签约,3小时可查结果
      身体欠佳,能否足不出户快递明确病因?疲于奔波,能否一键解锁权威检验报告?4月15日起,“京东到家快检”服务上线,由青岛市市立医院医学检验部出具的权威检测报告,平均3小时线上可查。4月10日,青岛市市立医院与京东健康“京东到家快检”服务合作签约仪式正式举行。此次合作旨在依托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与京东健康数
      时间:2025-04-11 12:19:00
    • 家门口就有多学科专家轮番坐诊,“爱心小屋”点亮社区健康夜生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胡丝丽4月10日晚,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滨江公园的健康驿站灯火通明,由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与柴桥街道芦北社区联合打造的“爱心小屋”的首场活动在这开启。“医生下班后还能来社区给我们看病,真是太贴心了!”68岁的张大爷在完成眼健康筛查后赞不绝口。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供图据
      时间:2025-04-11 07:22:00
    • 患者至上|出诊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来院出诊信息(4月9日更新)
      来源:【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微信公众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设计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来院路线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本文来自【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时间:2025-04-10 17:11:00
    • 这些医院今年6月底前体重管理门诊有望全覆盖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1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体重管理门诊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儿童医院、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少数民族医医院)设置体重管理门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属(管)、省(区、市)属综合医院
      时间:2025-04-10 14:25:00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邮箱 87868862@qq.com Copyright © 桀骜百科 琼ICP备2023011085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