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关口镇:林麝跃动产业链 多元发展启新程
春风拂过汉江,柳芽轻点碧波。2025年的关口镇,在晨雾与机械轰鸣中奏响奋进曲。西坡村的林麝养殖基地里种麝蹿跃,关坪社区的羊毛衫厂的新厂房巍然矗立,江北村的辣椒加工车间次第绽开红云……一季度,这座陕南小镇正用三产融合的巧劲,让特色农业的根系扎得更深,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家门口更美、心窝里更暖。

项目攻坚蓄动能家门口端起“金饭碗”。在关口镇西坡村的深山里,陕南最大的林麝养殖基地正显露雏形。蓝顶现代化圈舍内,400余头林麝在仿生态环境中蹿跃,村民龚原娥挎着竹篮采摘桑叶说:“出了家门就进厂门的日子过了快一年了,月工资加各项补贴有4000多元,挺好的,钱赚了家里也照顾了。”作为全市重点企业,基地在创建国家级数字化养殖示范园区的同时,正将产业链向麝香采集、深加工延伸。开年以来通过“企业订单+联户种植”模式,带动全镇十个村(社区)连片种植构树桑树,目前已签订桑叶收购300吨和南瓜种植200亩合同。

在关坪社区崭新的厂房里,缝纫机的哒哒声正为“归雁经济”打着节拍——该镇招引的吉创晖公司实现“当年引进、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填补了全镇制造业空白。自年初投产以来,180台缝纫机组成的流水线上,投产三个月已吸纳150余名村民就业,其中七成是留守妇女和脱贫群众,人均月收入突破3000元。
厂房二楼的培训室里,工厂里的老员工正手把手教新员工调整针脚密度。自投产以来,这样的缝纫、质检培训已开展4场次,标准化作业手册让“庄稼把式”摸到了现代产业的脉搏。钉纽扣、剪线头等居家代工点更是延伸至社区院落,抱着婴孩的妇人、腿脚不便的老汉,在家门口就能编织出增收路。

农旅融合拓富路田间地头“长”出钱景。在关口镇智能育苗工场,技术员正通过平板监控烟苗生长曲线,大棚内每盘烟苗的二维码档案详细记录着茎粗、根系等检测数据,确保达到“8片真叶、根系15条”移栽标准。育苗大棚培育的烟苗成苗率达92%,较传统方式提升22个百分点,首批12万株壮苗可满足1800亩大田需求。由14名农技骨干组成的“田保姆”服务队,带着土壤速测仪等工具驻田指导,通过220份田间农事月历、即时响应的“烤烟问诊”微信群和20分钟出结果的田头实验室,确保2200亩烟田标准化生产。
140余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育苗务工”实现双重增收,村民王秀兰在育苗工场日挣130元,她说:“两个月能抵过去半年收入!”23户种植大户创新“男工整地、女工栽苗”的精准用工模式,带动户均季增收1.2万元。目前全镇烟田备耕已近尾声,即将开启的烟苗移栽正孕育着“小烟叶成就大产业”的新希望。
绿色麦浪翻滚的田间,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麦苗,雾化药剂在阳光下划出虹彩。“现在正是条锈病防控关键期,镇上发的药剂兑水比例有讲究。”种植大户李德发扶着电动喷雾器,拨开麦丛展示叶鞘处的药膜说:“‘一喷三防’既防病虫害,又防干热风、防倒伏,穗粒数能增15%。”他身后,农技员正指导工人调配苯醚甲环唑与磷酸二氢钾的混合药液。全镇已免费发放戊唑醇等药剂400余公斤,覆盖小麦面积6214亩次,实施统防统治的田块较周边麦田病株率降低42%。

开展动物防疫,肉牛养殖区传来阵阵哞声,关口镇肉牛养殖基地负责人王荣顺推着青贮饲料车穿梭于标准化牛舍间。“镇上畜牧部门工作人员经常来到养殖场,给我们传授养殖技术和管理知识,推广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开展动物防疫,对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很有帮助,现在我的养殖信心越来越足了。”最新数据显示,“见犊补母”政策正持续释放红利——全镇一季度累计向养殖户发放补助资金48.6万元,惠及农户150户,户均增收3240元。这些带着热度的数字,悄然铺就着产业振兴的阶梯。
乡村蝶变惠民生好日子看得见摸得着。作为“千万工程”试点村,泥沟村今春以来以庭院为支点撬动环境升级——村里免费发放月季、绣球等花苗1200株,组织3次造景培训,67户村民将旧瓦罐、破石槽改造成花盆,种上莴笋、薄荷等经济作物。“评上‘三星庭院’奖500元,我家刚用奖金换了分类垃圾桶!”村民李翠兰轻抚墙头蔷薇说道。每周五的“村庄清洁日”,20名志愿者分片打扫8公里村组路,垃圾清运车增至每日两班。

波光粼粼的汉江边,清漂船正划开水面浮沫。因春季水位下降滞留的枯枝、泡沫箱等漂浮物,被16名专业护河员用长柄网兜逐一打捞。今春以来,关口镇累计清理河道垃圾23吨。
夕阳西下,集镇新装的路灯次第点亮,便民服务中心前的充电桩旁停着两辆外地牌照电车。关口镇党委书记李翔踏着暮色查看工程进度:“二季度要完成5公里污水管网改造,让小镇既有‘颜值’更有‘品质’。”晚风掠过麦田,送来远处农家乐的欢笑声,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小镇幸福的轮廓。
(通讯员 张镇)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推荐
-
屏南寿山:“小微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屏南县寿山乡白凌村“村口的路啥时候能拓宽?今年过年回家,车又卡在弯道上进退两难。”2023年5月,一条语音消息打破了白凌村“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的平静。每逢年节,返乡车辆总是在仅容一车通行的山路上排起长龙,喇叭声、叹息声交织成游子归乡的“变奏曲”。“过去,总想着忍一忍,但看着老人小孩雨天蹚泥水,心里时间:2025-04-15 20:24:00
-
新闻纵深|改革“深”一度(九):衡水市冀州区推出新模式使农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清运分离”破解农村垃圾治理困局阅读提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衡水市冀州区创新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分离”模式,引入信息化监管系统,通过机制创新和科技赋能,不仅降低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本,还提升了村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农村居住环境焕然一新。2024年,冀州区被时间:2025-04-14 08:09:00
-
栖霞一村民非法种植罂粟被处罚大小新闻客户端4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盖鹏)4月10日,栖霞公安查处一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3月份以来,栖霞市公安局按照“不漏掉一户、不放过一处”的工作要求,采取无人机航测和实地踏查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田间地头、苗圃大棚、房前屋后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拉网式铲毒行动,发现一株,铲除一株,始终保时间:2025-04-13 19:24:00
-
马泉街道宝泉路北社区:善用网格“金钥匙”,开启乡村“幸福门”阳光讯(记者 赵小康 通讯员 姜帆 文/图)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成为现代村民关注的焦点,为此,马泉街道宝泉路北社区立足实际,围绕赵家新村和粉铺村开展村容村貌改善提升工作。据悉,辖区赵家新村村路一向是大家的心病,每逢下雨,道路十分泥泞,坑洼积水严重。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和赵家村党时间:2025-04-12 13:04:00
-
镇安县红光村:从"穷山沟"到"金窝窝"小山村的逆袭之路阳光讯(记者 韩建军 通讯员 侯兴华 辛恒卫 成思远 文/图)春日的秦岭深处,阳光穿透薄雾洒向蜿蜒的山路。在商洛市镇安县茅坪回族镇红光村,53岁的回族村民王明亮站在自家小楼前,望着脚下平整的水泥路和远处成群的牛羊,脸上洋溢着笑容。谁能想到,这座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二十年前还是个"吃水靠挑、出行靠走时间:2025-04-09 15:43:00